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欢迎您

  • 18311480672
  • |
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
总部企业资讯
精准施策 精细服务 朝阳积极构建外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时间:2018-12-13
  |  
阅读量:
  |  
总部企业资讯
  |  
69.9K

  2018年1月-10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超过600家,同比增长25.3%;合同利用外资超过71亿美元,增长107.5%;17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设立外资机构480余家……朝阳区外资发展所迸发出的活力,有数字为证。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朝阳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服务力度,提高外资准入便利化程度,努力形成全域开放、全域服务、全域推进的外资发展新格局。

  截至2018年10月底,朝阳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近万家,共吸引合同外资11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1亿美元。

  外资利用

  六大领域快速增长 总部经济成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40年,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朝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最新数据显示,朝阳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效显著。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文化创新、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外资服务业六大领域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合同外资较2017年同期提升122.1%,占总比重的91.2%。

  科学技术服务领域、互联网和信息服务领域作为重点培养的"高精尖"行业,增速迅猛,较2017年同期增长202%。其中,科学技术服务领域吸引合同外资超过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5.8%,互联网和信息服务领域吸引合同外资近7亿美元,增长26.9%。

  一直以来,朝阳区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动力。2018年7月,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雷诺(北京)汽车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据了解,雷诺北京由法国雷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朝阳区投资设立,经过近10年的发展,跻身中国市场汽车行业销量增幅前三甲。

  目前,朝阳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良好。以沃尔玛、特斯拉、雀巢、日本电通为代表的83家总部企业和耶鲁中国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世界著名大学培训中心入驻CBD,为区域外资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2018年朝阳区新认定跨国公司总部4家,占全市2/3。截至目前,朝阳区共聚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0家,占全市总数的70%。

  金融机构超1610家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作为首都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金融业是朝阳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自2008年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金融办以来,全区金融业快速发展。如今,朝阳区国际金融特色凸显。全市100%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占全国50%)、100%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占全国40%)、67%的外资法人银行、80%的外资(含合资)保险公司、70%的国际证券交易所代表处均在朝阳。这里聚集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

  截至目前,朝阳区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610家,占全市四分之一,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超过330家。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10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落户,使区域外资法人银行总数进一步增加,占全市比重67%。2018年6月穆迪、标普即在朝阳注册了独资评级公司,7月惠誉博华紧接着成立,从筹备、选址、设立,短短3个月内全部完成。3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华独资法人评级公司均落户朝阳区,标志着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既彰显了国际金融机构对首都营商环境的认可,也是企业以实际行动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作出的呼应。

  根据数据,朝阳外资利用上,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2018年以来,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超过120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近64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112.5%,占吸引外资总数的89.1%。此外,主要投资来源地集中在亚洲。共有近450家企业来自亚洲,占外资企业总数的7成。其中,中国香港是最大投资来源地,2018年以来,恒丰御鼎科技、国盛融资租赁等港资企业相继落户;日本在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增资带动下,位列第二;中国台湾、美国、新加坡分列第三、第四、第五位。

  释放活力

  先行先试 探索服务外资企业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区充分发挥对外交往区的独特优势,不断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外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朝阳区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而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备案与登记注册一体化试点以及推进国际人才社区试点建设便是实实在在的"硬措施"。

  朝阳区打破部门界限,创新企业受理机制,整合商务、工商部门外资办理窗口职能,在全市率先设立"外资企业一体化"窗口,统一接收审核材料,实现商务、工商部门登记结果互认。通过"单一窗口",填写"单一表格",就可以同时办理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的手续,进一步精简企业填报工作,降低了企业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极大地缩短了外资企业从市场准入到投入运营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治理水平,促进中外文化融合,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方位营造适合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发展、生态宜居的类海外环境,满足人才多种需求,朝阳区制定了《朝阳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将朝阳望京国际人才社区打造成为全球前沿科创集聚区、顶尖人才服务新高地,建成国际人才社区示范样本,形成在教育、医疗、文化、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多点服务支撑的"一核两翼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已经对望京园、阜荣街、望京西园三区、望京西园四区等6个试点社区内的企业进行调研,汇总分析国际人才基本情况、生活需求等基础性数据;对大山子等4个路口以及周边交通节点进行疏堵改造,打通4条"断头路",建立交通微循环系统;建成望京北部地区文娱、体育休闲场所,完成望京文化体育广场平整绿化,为国际人才营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此外,朝阳区还在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实施外籍人才新政上发力。坚持以外籍人才新政落地实施为契机,构建国际交往中心为目标,加强创新人才聚集和服务保障机制,为外籍人才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出入境、停居留环境,助力朝阳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经公安部同意,朝阳区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建成启用,共设立窗口27个,受理外国人4类居留许可业务、4类永久居留申请及换补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业务。随着出入境业务的拓展,已可正式承接全市范围内外国人工作、学习、团聚、私人事务等4类居留许可,以及特殊贡献、投资、任职、家庭团聚等全部外国人永久居留业务。实现"一口申报、联合审批、一站办理"。截至目前,已办理证件申请3400多人次。

  精细服务 完善服务外资企业新机制

  着眼于更好的服务外资企业,朝阳区释放出一系列政策红利。

  建立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清单制度,将符合本市高精尖产业结构的新设、增资项目以及涉及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措施的项目列入清单。定期走访重点外资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实现政企沟通常态化。统筹全区外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为重点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并持续跟踪提供精准服务,及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建立外资企业备案就近办理机制。按照"提高利企便民水平,优化外资服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的原则,与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具有代理资质的银行网点合作,将商务备案形式由"集中统一办理"转变为"就近选择领取",企业可就近选择银行免费、快速办理外资备案。

  建立世界知名品牌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在世界知名品牌商品销售商户聚集的CBD等处建立4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协助权利人做好商标权益保护工作。会同世界知名品牌权利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2018年以来累计查处侵犯"奔驰""保时捷"等世界知名品牌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64件。

  朝阳区还创新提出外资4S服务模式。为提高外资企业服务满意度,朝阳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出"微笑(Smile)、真诚(Sincere)、标准(Standard)、快速(Speed)"的"4S"服务理念,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微笑服务贯穿始终,通过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规范外资受理程序、内容及形象,通过开展快速审核办理、快速咨询解答、快速情况反馈三方面工作,切实提升外资工作效率,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努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统筹规划 出台服务外资企业新政策

  多年来,朝阳区相关改革措施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聚焦扶持外资服务业发展,朝阳区出台《朝阳区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及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外资引进、对外贸易及批发和零售业重点企业和项目,支持"中国制造2025"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外资企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业态配套所需的生产性服务业。

  聚焦服务总部企业发展,落实市级《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实施办法》,提出对提升能级的既有总部企业开展实体化经营的均给予资金奖励、对贡献突岀的总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奖励等措施。

  聚焦金融业开放,朝阳区推出金融"政策10条"和"开放36条",将通过朝阳区金融产业政策和开放政策的大力升级,对新落户符合国家对外开放和首都功能定位的金融机构,从资金补贴到人才建设,全面给予大力支持。重点加大对外资金融机构专项支持,对新设外资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的法人机构和国际评级公司给予大力支持。除了"政策10条"和"开放36条",朝阳区还将对北京市重点引进的金融机构人才,给予支持和服务,将重点针对出入境签证、永久居留权、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方面的需求,加强市、区部门联动,力争实现有效突破。

  下一步,朝阳区将继续秉承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原则,按照北京市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托,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服务为工作着力点,加快扩大开放步伐。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创新人才聚集机制、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完善市场监管服务模式、提升外资利用质量等四个方面对标国际标准,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契机,强化国际化功能,进一步推进服务便利化,深化投资审批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大力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网上审批,努力提高涉外综合服务水平。(王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