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欢迎您

  • 18311480672
  • |
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
联合会动态
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联合会动态
富士通直井聪:面向应用的AI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
时间:2018-08-17
  |  
阅读量:
  |  
联合会动态
  |  
69.9K
2018年7月26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和电子城集团主办的"2018总部企业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富士通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直井聪 作为总部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的主题分享环节,并以《面向应用的AI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为题,和与会企业分享了富士通在AI技术上的研发及解决方案。

富士通直井聪:面向应用的AI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图1)

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直井聪做主题分享


据直井聪先生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人工智能的概念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历了3次发展热潮。作为AI的先驱企业,富士通在1977年制造出了首台超级计算机。在1985年制造出了首台搭载AI计算机"FACOMα",开发了人工智能体系"KSA知识信息系统"。并在2010年制造出了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京"。2016年,富士通发布了世界最快速的深度学习(DL)并行化技术。

多年来,富士通在AI领域不断创新,已经申请了200件以上AI相关专利,在日本IT供应商领域位居首位。

直井聪先生介绍,Zinrai一词本意为"疾风迅雷",富士通在"以人为本的AI"理念基础上构建了Zinrai平台,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基于AI的解决方案,利用"疾风迅雷"般快速的手段支持人们的判断和行动,从而"动态"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变革。

Zinrai平台将富士通研究所30多年来所积累的AI知识和技术进行了体系化,通过"感知、识别"现实世界的信息,进行"知识化"处理,做出"判断与支持",以此驱动现实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涵盖了图、文、声音等不同的信息形态,包括了知识发现、预测、优化等各种多样的技术。此外,还需要诸如脑科学、仿真等尖端的研究成果。

直井聪先生介绍,基于AI技术,富士通已经完成了700多项实际的业务,所有这些业务都是从客户的需求和实证实验中提炼而来,遍布于零售、制造、物流、医疗等不同的领域。

直井聪先生介绍该项技术时强调,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AI应用主要集中于三大类。其中,最大的需求是新的用户体验,占34%,人机自然对话、图像内容理解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二大需求是知识利用,占25%,这个需求的本质就是如何让AI技术有效的利用知识,从而成为人们的专家级助手;第三个需求是异常检测,占19%,例如交通事故的自动报警、工厂中设备故障的检测等。

富士通的AI平台提供了各种实用的应用→程序→接口以及深度→学习→基础架构,因此,客户无论在什么商业环境下,都可以轻松享用富士通的AI服务。

提到富士通研究所,直井聪先生介绍,该研究所是富士通旗下专注于新技术开发、开辟新业务领域的独立机构。除日本本土外,在美国、中国和欧洲设立了海外研究所。而直井聪先生目前负责的富士通研发创建于1998年,现在是富士通海外最大的研究所,总公司在北京,上海和苏州还有两个分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05年,苏州分公司成立于2010年,现有员工约110人。

研究领域方面,直井聪先生介绍,富士通在北京主要研究下一代通信技术,比如无线通信和光通信;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在北京和苏州主要研究开发AI、中文语言与知识处理、文档图像处理;在上海主要研究开发媒体平台技术,比如视频监控分析、图像压缩等。

富士通研发的总目标是自主创新,做行业的领跑者。基于"数字化共创"这一愿景,富士通通过面向"互联网+"战略的新型技术创新,努力实现高效、高品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为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的电子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直井聪先生表示,富士通为了加速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加强与中国政府、大学以及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将研究成果和新产品提供给富士通集团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实现创新在中国、推广到世界。

直井聪先生还重点介绍了富士通的低品质手写汉字识别技术。据他介绍,该技术击败竞争对手,用于中国别精度在99.9%以上。以此为契机,富士通将继续大量开发新技术,实现创新,期待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贡献。

针对面向AI-IOT领域的研究课题,直井聪先生介绍说,针对现实世界中的交通、环境、文化保护等社会问题,富士通致力于通过无线、5G等通信手段,利用数字世界中的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AI等技术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富士通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包括:信息技术方面,包括古籍电子化、大规模视频监控、LOD(Linked Open Data)自然语言处理、环境IOT解决方案等;通信技术方面,包括标准化、室内定位、5G、光通信等技术。

此外,富士通还致力于国际无线标准化活动。其中,在推动5G标准化方面,与富士通本部、富士通研究所、FLA美国研究所、FLE欧洲研究所合作,向标准化组织、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提案。

另外,随着IOT服务的普及,富士通也在推动IEEE802.1CF标准的发展,同时还推动了无线故障诊断API的标准化。

关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研究,直井聪先生介绍,富士通在ICDAR2013举办的手写汉字文字识别竞赛中取得第一名。而且在两年前,手写中文的识别精度已经超过人眼,达到了96.7%。

谈到富士通未来发展计划,直井聪先生告诉大家,2018年度,富士通将会扩大深度学习核心引擎的应用,通过利用古籍数字化、交通视频监控、环境IOT等应用的知识经验,基于应用驱动,将技术集成到人工智能平台Human Centric AI Zinrai。

在面向AI技术的创新方面,富士通将致力于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据直井聪先生介绍,中国有古籍5000万册以上,但现场工作人员负担重,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利用富士通扫描仪的优势,面向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开发,并针对损坏的古籍,富士通开发了可携带的移动型扫描仪的原型。

为此,直井聪先生还介绍了富士通的一种基于AI技术的古籍识别技术。据直井聪先生介绍,在中国的5000万册古籍中,全文电子化的比例不到1%,其中手工输入占大部分。文字识别和检索是古籍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因此,针对古籍文字数据收集和标注困难的特点,富士通提出了一种新型迭代式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利用少量标注样本和大量无标注样本进行训练,在达到和传统深度学习算法同样精度的情况下,能够节省70%的标注训练样本。

另外,富士通开发了基于AI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了应用。比如图像去雾霾和低照度增强技术、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基于AI的物体识别技术,这些都正在智慧交通应用中进行试用和运行。同时,富士通也正在开发面向动态地图更新的技术,通过图像识别,更新地图信息。

直井聪先生还针对此技术应用举了苏州市吴江大道的例子。据介绍,在这个例子中,富士通在新建的全长30多公里的吴江大道架设了144台监控摄像头。其视频分析方案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等,可实时监测交通事件、感知交通流量,能够代替人眼大幅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在现场运行中,此方案有效地检测出了雾霾、遗留物、行人入侵、逆行、违章停车等事件。

其次是基于AI的图像分析技术。该技术基于深度学习对车辆的种类、车型、颜色和行人的特征进行识别,可用于智慧城市监控,对特定车辆或特定行人进行检索。

富士通正在研究的还有基于AI的图像识别技术。该技术使用车载摄像头,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建筑物、交通标志、广告牌等,并与动态地图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有不同,会及时更新动态地图中的信息。

除此之外,直井聪先生还向与会企业介绍了富士通面向PM2.5环境IOT的AI创新技术。鉴于目前中国PM2.5问题严重,富士通研发了一种手掌大小的简易PM传感器。该仪器实现了高精度测量,与标准设备的相关系数达到0.96,且对应高浓度PM。通过大量设置传感器并与AI结合,可对PM2.5进行详细预测,实现与交通管制、污染源追溯等经济活动并存的环境对策。

据直井聪先生介绍,AI技术可以增强各种物联网应用。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现有技术只能给出简单的提示,如有干扰或遮挡。通过融合AI技术,可诊断详细故障信息,如干扰源靠近网关、网络容量将下降50%等,为快速恢复网络提供高效率支持。

此外,使用AI技术还可以进行姿态检测,与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结合能够为看护服务等应用提供更好的体验。因为人的姿态与位置是相关的,老人在卧室处于卧姿是正常的,但是在洗手间处于卧姿就说明跌倒了,应该触发报警。

直井聪先生表示,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的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升级是富士通研发的使命,希望在座企业能够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