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佳强调,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北京总部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市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精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服务品牌的主要载体和标志。2017年,北京总部经济占全市规上企业数量不足一成,但拥有全市规上企业八成资产、六成营业收入、八成利润和全市企业三成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刘佳介绍,目前我市总部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质量效益持续向好。2017年按照在京缴纳养老保险人数口径测算,我市总部企业实现人均营业收入641万元,人均利润164.6万元,人均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万元,分别是全市规上企业的3.8倍、4.9倍、3.1倍。其中金融类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销类总部、研发类总部等人均地方级收入分别是我市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11.3倍、6.3倍、4.9倍和2倍。今年上半年,我市总部企业的地方级一般收入增速为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总部企业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外专利申请量均占全市企业总量五成,研发费用支出占全市企业研发总支出的比重也接近五成。目前国家级和中关村高新技术总部企业占比43.5%。总部企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活动,从1541家高新技术总部企业的科技经费支出看,今年1-5月,企业内部科技经费支出约3266.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快。
三是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目前累计认定跨国地区公司总部175家,2018年我市53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入围数量连续六年居世界城市榜首。三分之二500强等国外企业在京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苹果、特斯拉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将研发、销售、资金管理高端环节落地北京。
四是辐射影响力持续发展。目前我市4007家总部企业在全国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约11.4万家,平均每家总部企业拥有28家企业实际控制权,其中境外企业占比87.2%。今年上半年,4007家总部企业共进行对外投资1185次,涉及金额2732.1亿元,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量的32.4%,辐射能力较强,影响范围较广。我市总部企业产业覆盖全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体系,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西城、东城和丰台区,其中朝阳区凭借CBD区域快速发展和独特的地区优势,成为总部落户的首选区域,吸引了在京超过三分之二的跨国地区公司总部入驻。朝阳区拥有的两成总部企业数量,实现了全市总部企业两成营业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名列各区前茅。
刘佳在发言中强调,新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总部经济发展明确提出了要求,培育壮大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支持引导创新型总部企业在京发展,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为北京下一步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如何发展总部经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刘佳在发言中表示,下一步市商务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总规,围绕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总部经济在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助力实现城市转型,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市商务委将进一步修订完善新一版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政策,聚焦发展外部总部和跨国地区总部,助力总部企业在创新高端化、国际化上实现充分发展,将政策发力点关口前移,形成对符合北京定位的总部企业在前端发力、终端支援、后端服务的全周期政策体系,以国际化的视野,效益优先的眼光,制定实施总部经济政策,优化提升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具体工程性行动,实现总部企业的内部结构、空间布局的全面优化和质量效益辐射带动作用的全面提升。
朝阳区作为第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应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本区特点发挥区位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总部企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人财支持力度,全面提升软硬件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知名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的吸引能力,打造世界高端总部企业聚集之区。
刘佳提出,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乘势而发,造势而上,推动北京地区总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