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欢迎您

  • 18311480672
  • |
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
党建工会
党建工会
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会
【HEF党建小课堂之人物篇】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牺牲在新疆
时间:2021-09-15
  |  
阅读量:
  |  
党建工会
  |  
69.9K
【HEF党建小课堂之人物篇】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牺牲在新疆(图1)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特别推出"HEF党建小课堂100系列"。本系列主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希望通过我们的小课堂,能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党建知识,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大契机,充分发挥党史对总部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大家全面认知历史、感悟组织光荣、感受自身责任。请记住我们的slogan是"学四史,守初心!"



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896年,他出生于湖北黄冈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在学生时代就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
在20多年革命生涯里
他舍生忘死、矢志不渝
对党无限忠诚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片
制图:@钢铁时代2011
"学习、学习、再学习"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少年时期,陈潭秋就立志
"要正直为人,为民众办事终生"
做一个"澄清浑浊的世道"的人
1916年,陈潭秋考入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
他非常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
研读进步书刊,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认为,拯救中华还是要用
先进的思想去改造社会
首先要沟通世界文化
为此,他决定攻读英语
作为他寻求先进思想的一种途径
图片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上的陈潭秋像以他身着西服、眺望远方姿势为造型。长江日报记者钟磬如 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陈潭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他认定,为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投身反帝爱国斗争的洪流
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
1920年春,陈潭秋、董必武等人
创办了武汉中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传播新思想和新文化
为了把革命青年组织起来
陈潭秋和董必武等人
建立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成为湖北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陈潭秋和董必武作为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与会
在20多年革命生涯中
陈潭秋始终注重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对国民党的认识
等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
他主张"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精神
正确把握革命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打成一片"
求真务实,勇于担当

在武汉度过最初革命岁月

周恩来总理曾评价陈潭秋
"顾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
每次都能够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
正确应对,挽救危局
避免和减少了党的失"

【HEF党建小课堂之人物篇】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牺牲在新疆(图4)

武汉党组织在创建初期遭到军阀政府的破坏
陈潭秋支撑危局
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曾回忆
"1921年春,党团工作均由潭秋负责
在此约8个月的时间中无经费、无计划
潭秋则坚持将党团发展工作做好"
1922年至1927年
陈潭秋和夫人徐全直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以教书为掩护
坚持做党的工作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中
这所小学
一度成为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
1926年,北伐军进攻武昌城之时
陈潭秋领导群众在城内粮食断绝的情况下
积极策应、坚持斗争
这也是北伐军攻克武昌城的原因之一
当时担任叶挺独立团参谋长的周士第回忆道:
"陈潭秋同志在武昌城内领导对敌斗争
对瓦解敌军、争取敌军做了很多工作
取得了很大成绩
武昌城里的敌军中有士兵和军官
愿作我军攻城的内应
给我军攻城创造了条件"
数次挽救危局,对党无限忠诚

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大革命失败后
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中共中央决定陈潭秋赴江西开展工作
他被推选为江西省委书记
领导江西省委为南昌起义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经过几个月努力
江西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基本走上正轨
党组织不断恢复、发展和壮大
1928年
顺直党组织在政治和组织上出现严重危机
陈潭秋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
两次前往开展巡察工作
经过陈潭秋和刘少奇等人近一年努力
顺直省委工作有了很大进步
北方党组织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29年6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报告纲要指出
"整个顺直党的生活
向着发展工作的路线上前进"
这是中共中央对陈潭秋巡察顺直省委工作
给予的充分肯定态度
这一时期,陈潭秋遵照党的指示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突破层层阻碍
先后前往青岛、满洲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胜利的革命斗争
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1934年
陈潭秋担任中央苏区第一任粮食部部长
当时处于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之后
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下
中央苏区的面积逐渐减小
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
征粮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展
陈潭秋坚决而灵活地
执行中央政府的筹粮、借谷政策
筹集到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急需的粮食
极大地保障了红军坚持战斗和长征的给养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
陈潭秋留下担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
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境况下
他突围到闽西开展游击战争
并在战斗中负伤
1939年5月,陈潭秋来到新疆
抓紧对"新兵营"的训练
为抗日前线输送人才
并领导新疆的中共整风运动
陈潭秋以战士之勇
投身到革命的潮流之中
不幸在1942年被军阀逮捕
受尽酷刑的他始终坚持党的立场
拒绝在《脱党声明》上签字
碧血洒边塞,浩气存天山
陈潭秋曾说
"我死后要化作一黄土
铺在通向胜利的路上"
1943年9月27日
他壮烈牺牲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馆长丁海舟说
陈潭秋参加党的工作以来,对党无限忠诚
"他总是服从组织
党需要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他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夙夜在公 无私奉献

红色家书彰显家国情怀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
陈潭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遥远的莫斯科
他不辞辛苦、不计得失、无私奉献
在早期的革命事业中
陈潭秋把自己的家作为革命活动的场所
黄冈最早的党组织和农协组织都是
在他的家中成立的
大革命失败后
他的家被反动派付之一炬
一家老幼流离失所
在陈潭秋的教育和引领下
八弟陈荫林、妻子徐全直、二哥陈防武
以及侄子陈华烺都走上革命道路
并献出了生命
加上早年牺牲的五哥陈树三
一家走出了6位共和国烈士
如今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
是1979年在他家原有地基上重建的
陈潭秋自1927年离别家乡
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图片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里陈列的家书(来源:黄冈广播电视台黄冈新闻)
在纪念馆,观众可以看到
陈潭秋写给三哥、六哥的一封托孤家书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
几年来为了生活南北奔驰
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
所以决心将两个孩子送托外家抚养去了"
陈潭秋夫妇为了革命工作
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
当时,妻子徐全直又快要生产了
于是,陈潭秋问
"不知六嫂添过孩子没有
如没有的话,是不是能接回去养"
他还拜托:
"诸兄及侄辈如有机会到武汉的话
可以不时去看望两个可怜的孩子
虽然外家对他们的痛爱无以复加
可是童年就远离父母终究是不幸啊"
令人唏嘘的是
信中提到的徐全直在生产后两个月就不幸被捕
后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
陈潭秋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和奉献
对亲人儿女的愧疚和思念藏于字里行间
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家国情怀
时光荏苒,陈潭秋已经离开我们78年
然而,他崇高的精神风范
早已成为我们共同的红色记忆
陈潭秋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他的三子、年过古稀的陈楚三
卖掉了仅有的房产
捐资100万元在陈潭秋中学
设立师生奖学金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用这种方式
来延续陈潭秋的家风和奉献精神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

【HEF党建小课堂之人物篇】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牺牲在新疆(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