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特别推出"HEF党建小课堂100系列"。本系列主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希望通过我们的小课堂,能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党建知识,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大契机,充分发挥党史对总部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大家全面认知历史、感悟组织光荣、感受自身责任。请记住我们的slogan是"学四史,守初心!"
1934年他率领着数千名勇士
向死而生,血战湘江!
在掩护主力军渡过湘江之后
他不幸被敌人俘虏
不愿做战俘的他
忍着剧痛
从伤口处抠出肠子
用力绞断
壮烈牺牲
年仅29岁
……他是陈树湘
他是国家的荣光!
制图:@钢铁时代2011
从一个种菜为生的懵懂少年 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1905年 陈树湘出生在湖南长沙 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原名树春,字子风 由于家乡遭遇大旱 陈树湘跟随父亲 逃难到长沙小吴门外的瓦屋街一带 以种菜为生
在距离陈树湘家 不过几百米的清水塘 有一幢青灰色的小院 1921年冬 这座不起眼的小院 住进了一对年轻的夫妻 丈夫叫毛泽东 妻子叫杨开慧 在帮父亲挑水送菜的过程中 陈树湘结识了 毛泽东、杨开慧一家 早在1921年10月 毛泽东就在长沙建立了省级党支部 中共湖南支部 后改为中共湘区委员会 陈树湘在与他们频繁的交往中 从一个种菜为生的懵懂少年 经过进步思想的洗礼 逐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1925年7月 陈树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陈树湘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跟着起义队伍走上井冈山 短短8年时间 从一个武装起义的战士 成长为红军中的高级指挥员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被迫撤离中央苏区 进行战略大转移 中央红军当时的转移计划是 向湘西进发 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 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必须要渡过湘江 湘江,位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 流经广西和湖南 全长948公里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探明 中央主力红军的西进意图 调集了40万大军 分成五路 从左右后三个方向一同进发 企图用四面"围剿"的办法 把中央红军"全歼"在潇水以西 湘水以东这片狭窄的地区 1934年的11月26日 陈树湘和红三十四师的师团干部 紧急从道县以南赶到了这座小村 等待他们的是 当时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 和参谋长刘伯承 董振堂和刘伯承向陈树湘等人 传达了中革军委的命令 命令红三十四师阻击尾追之敌 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 位于湘江东侧、北侧 和南侧的三个阻击阵地上 战斗极为激烈 而在湘江东侧水车到文市这一带 阻击国民党追兵周浑元部的 正是陈树湘率领的红三十四师 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 国民党中央军 陈树湘明白 阻击战多坚持一分钟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少一分危险 在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 陈树湘指挥着红三十四师沉着应战 奋力抵抗 像钉子一般扼守在阵地上 断肠明志 他兑现了为苏维埃 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1934年12月1日 是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上 极为惨烈、悲壮的一天 国民党桂军和"追剿军"主力 向中央红军各部队发起全面进攻 妄图夺回渡口 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两岸 战场上 硝烟弥漫 杀声震天 此时,红军有4个主力师 已渡过湘江担任阻击任务 未过江的部队中 距离湘江较远的分别是 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 在灌阳新圩附近担任阻击任务 红十八团的指战员们 以血肉之躯阻挡桂军7个团 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这是一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战斗 红军伤亡惨重 红十八团余部从楠木山村撤离后 又坚守在全州县的古岭头一带 在这里又一次 与追击的敌人展开激战 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 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 绝大部分在这片山岭的阻击战中 壮烈牺牲 1933年3月 红三十四师在福建宁化 由闽西游击队组成 长征前夕划归红五军团指挥 陈树湘任师长 程翠林任政治委员 下辖100、101、102三个团 在湘江战役中 中革军委命令 红三十四师的具体任务是 坚决阻止尾追的国民党军 掩护红八军团通过苏江、泡江 尔后为全军后卫 1934年12月1日 几万中央红军渡过了湘江 然而此时 完成阻击国民党周浑元部任务的 红三十四师 随即陷入了湘、桂、中央军 3路强敌的包围之中 沿着灌江从灌阳镇前往水车乡 有一条挂在半山腰的盘山公路 向东北方向延伸 途中必然会经过 一个只有几十户瑶族人家的小山村 洪水箐 1934年的12月 天气已经渐渐转冷 接到中革军委发来的电报指示后 陈树湘带领着 红三十四师的余部突围成功 来到了这个隐藏在山谷中的洪水箐村 宿营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拂晓 国民党桂系军队 在当地民团的带领下 来到洪水箐村 向红三十四师发起了突然袭击 陈树湘带领部队 立即转移到对面山上 构筑阻击阵地 此时,红三十四师团以上干部 除了师参谋长王光道 就只剩下了师长陈树湘 和第100团团长韩伟 追敌甩不掉 红三十四师的处境越发危急
刚刚击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此时的陈树湘没有任何犹豫 立即召集师、团干部 宣布了一条重要决定 他命令韩伟 带着师的主力第100团 突围回到湘南 陈树湘则带领另外两个团 做最后的掩护 那个时候谁都明白 这最后的掩护意味着什么 所以韩伟没有遵从他的军令说 "你是师长 只要你还在 这个师的番号就能存在" 他们最后突围前共同约定 "万一要是突围不成 就誓为苏维埃新中国 流尽最后一滴血" 分手后的韩伟 在与敌人激烈交战后突围成功 为了与湘南游击大队会合 陈树湘带领着 第101团和第102团 往九嶷山区进发 此时的队伍 只剩下不到300人了 湘南地区河流密布 要到达九嶷山区 路途上不可避免地要渡过几条河 牯芝江就是其中之一
牯芝江的江面不算太宽 渡口有摆渡的小船 陈树湘提醒战士们 要做好战斗准备 当小船行至河心时 埋伏在岸上的江华县民团开火了 陈树湘迅速指挥战斗 部队与敌人开始了猛烈的激战 红三十四师的战士们 拼尽全力冒着敌人如雨的枪弹 强渡牯芝江 然而,他们却也为此付出了 极其惨重的代价 师长陈树湘中弹了 牯芝江一战后 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师长陈树湘 向九嶷山方向退去 其间又遭到了数次敌人的袭击 战士们艰难应战 伤亡惨重 最终,部队被敌人打散 师长陈树湘不幸落入敌手 关于陈树湘的去向 韩伟将军也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 "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 听说抓到一个红军师长 高兴得发了狂 命令他的爪牙 抬着陈师长去向主子邀功领赏" 在今天道县蚣坝镇的石马神村 有一所创办于1946年的村完全小学 小学当年的校舍是一座古庙 据当地人说 当年,受伤的陈树湘 被敌人用担架抬着 前往道县县城领赏 行至此古庙休息 为了不让敌人得逞 躺在庙堂走廊处的陈树湘趁敌不备 忍着剧痛 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 用力绞断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年的长沙《大公报》 连续数天进行刊登报道 这其中,12月21日的最后一篇 关于陈树湘的报道中称 12月20日下午二时 敌人将陈树湘的首级放在篾笼里 悬挂在长沙小吴门外的 石灯柱上示众 当年的长沙小吴门外 正是瓦屋街和清水塘一带 那里正是陈树湘青少年时代 学习生活 成为一个革命者的地方 陈树湘竟是以这种惨烈的方式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2014年10月31日 在福建古田召开的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 中国工农红军 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 2019年4月30日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陈树湘 向死而生 是根植红军灵魂深处的血性基因 这背后有草鞋的柔软 有刀枪的碰撞 更有信念的铸造 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 1934年的湘江之侧 有这样一位为理想和信念 践行了誓言的红军师长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